成果名称 | 致密碎屑岩储层核磁共振测井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研究起始/完成日期 | 2011-2016 |
获奖时间与奖项名称 | 2017年5月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研究主要完成人 | 范宜仁、周灿灿、葛新民、胡法龙、李潮流、邓少贵、杨培强、吴飞、李长喜、张英力、 邢东辉、范卓颖 |
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针对致密碎屑岩油气藏核磁共振测井噪声大、信号弱、储层品质表征能力差、流体识别精度低、经济成本高等难题,基于岩石物理学、测井学、核磁共振波谱学及电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理论的交叉融合,采取“方法研究→实验验证→仪器研制→推广应用”的技术路线,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历时十余年协同攻关,克服现有仪器局限,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在低信噪比核磁共振测井信息处理、微纳孔喉与孔隙结构定量表征、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高精度岩心测量系统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技术创新,建立了致密碎屑岩储层核磁测井新技术、新体系,实现了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本项目取得了以下主要科技创新: 1.研发ME-CPMG脉冲序列、阈值降噪及小孔加密反演技术,从采集和处理两个角度强化致密碎屑岩微纳米孔隙信息。首创适合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的ME-CPMG脉冲序列,实现了微弱短弛豫信号的高效采集,提升了微纳孔隙的探测性能;首创信息熵-自适应阈值降噪和小孔加密联合反演技术,实现了微纳孔隙核磁共振信息的准确提取。 2.研发表面弛豫速率确定和流体置换法核磁油气校正技术,实现核磁共振信息向储层品质参数的定量转换。基于随机游走准则建立核磁共振模拟方法,首次提出横向表面弛豫速率自适应确定技术,创建完全含水T2谱与孔隙尺寸的直接转换方法;基于核磁共振弛豫机理首次提出流体置换法油气校正技术,得到完全含水T2谱,实现了地层条件下孔隙结构的定量评价和连续处理。 3.针对现有资料和仪器,分别发明水谱法及D-T2双参数法流体识别新技术;设计了DWMV脉冲序列,为新型核磁仪器研制奠定基础。针对老井,基于流体扩散机理构建地层完全含水时的T2谱,与实测谱对比,根据谱差异有效判断流体性质;针对新井,基于现有仪器创建D9TWE3+DTE412组合测井模式,实现了D-T2双参数流体性质识别技术,达到国外新型仪器效果,节约了勘探成本;设计恒定梯度与脉冲梯度相结合的DWMV脉冲序列,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