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 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成烃成藏理论及其应用 |
研究起始/完成日期 | 2000.6-2010.12.31 |
获奖时间与奖项名称 | 201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研究主要完成人 | 钟建华,印兴燿,金强,朱光有,肖淑明,王洪宝,钱钦,袁静,王冠民,邵珠福,牛栓文,赵海燕,路智勇,毛毳,李勇,吴孔友,陆诗阔,王志坤,王勇,李俊廷,饶孟余,孙钰,高祥成,陈鑫,孟玮,高丹,王金华 |
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1. 首次发现济阳坳陷古近纪沙三、沙四段出现过200-600米左右的超深水湖泊。对盐家丰深1区块3644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析,发现沙四下三角洲粗粒前积层倾角在10余度,并通过前积层高度确定了陡坡带湖心古水深在194.4-293.3米、湖心宽度在3-5公里。同时发现牛庄洼陷沙三中三角洲细粒前积层的倾角在3-5度,高度在200-500余米左右,揭示了古水深可达200-600米左右,两者均说明济阳坳陷在古近纪多次发育了一种极端的深水湖泊。 2. 提出浅水盐湖蒸发岩与超深湖烃源岩共生的沉积模式。浅水盐岩层常与有机质富集的油页岩互层,指出了断陷湖盆优质烃源岩受控于水体盐度,且控制了民丰、渤南和霸县等深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深水和超深水湖泊控制了牛庄和民丰洼陷古近系优质烃源岩的及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济阳坳陷第三纪丰富油气藏形成的主因。同时首次发现了盐类物质对有机质成熟生油气具有积极的催化作用。 3. 提出了浊积扇砂体的弧-扇对应理论。通过探讨河125断层提出了断层对砂体的控制机理,断面体系和断层几何特征是控制砂体的重要因素,断面较缓、断层转度大,古地形低洼处浊积扇发育,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域,典型代表是凹扇耦合现象。总结了河125断层控制下的浊积扇模式,分为滑塌浊扇、坡移浊积扇、有水道远源浊积扇和以断层为补给水道的浊积扇。 4. 创建了济阳坳陷第三纪咸化湖泊深部储层在叠合成岩环境中的成岩演化和孔隙发育模式。首次提出济阳坳陷第三纪咸化湖泊深部储层的溶蚀孔隙具有叠加溶解机理和动力机制;创建了深部碎屑岩储层的6种成岩改造和孔隙演化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