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第三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31浏览次数:361

成果名称

柴西第三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

研究起始/完成日期

2000.6-2009.12.31

获奖时间与奖项名称

2011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主要完成人

钟建华,刘云田,陈汉林,黄立功,郭泽清,赵密福,温志峰,吴孔友

毛毳,王安东,尹成明,王冠民,高剑波,段宏亮,王志坤,江波,柳祖汉

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1.  提出了剥蚀梯度带是油气富集带。应用盆地模拟技术,重建了埋藏史、热史、成熟史和生烃史。应用EASY%Ro法,以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为校正参数,模拟了烃源岩成熟史的同时成功的恢复了剥蚀量,解决了困扰青海油田油气勘探的一个基础问题。发现了油田主要分布在剥蚀梯度带上,剥蚀最强烈的地方不利于成藏,未剥蚀的地方也不利于成藏,这一规律对油气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探明的昆北亿吨级油田就是位于芒崖坳陷(剥蚀量为零)到切1剥蚀顶(剥蚀量在2000)的梯度带上(剥蚀量在500-1500之间)。

2.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干柴沟一带首次发现了第三纪陆相湖泊生物礁,其中含有大量石油。该发现对该区第三系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跃西生物礁油藏的发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南乌斯等地首次发现了典型的第四纪冰水沉积。根据冰水沉积地层被褶皱、掀斜这一客观事实,指出了柴西的英雄岭复背斜及其它圈闭构造的定型主要在第四纪晚近世时期完成,这一发现对于柴西地区的油气成藏研究及油气勘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4.  阐明了柴西第三系沉积相平面分布及垂向发育规律,指出了阿尔金和昆仑山前发育了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浅水滩坝相视有利的储层分布带;提出了昆北断阶-尕斯断陷构造岩相岩相带概念。

5. 借助构造物理模拟和使用Super SAP软件进行应力场数值模拟,探讨了油区、油田、油藏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展布规律、古应力场动态演化、构造应力与油气运聚成藏的深层次联系,剖析了油气运移的规律;提出了凹陷中央高压带油气向昆北断阶及周边运移的概念。促成了昆北亿吨级油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