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华 | »系属:资源系 | |
»学位:博士学位 | »职称:教授 | |
»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
»电子邮箱:liuhua77@upc.edu.cn | ||
»通讯地址:山东青岛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 | ||
»概况 | ||
◎研究方向 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 ◎教育经历 1996.09-2000.07 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天然气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09-2003.07 石油大学(华东)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3.09-2006.0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07-2009.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讲师 2009.12-2013.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系副主任 2013.03-2016.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副院长 2014.03-2015.08 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进行科研合作与学习。 2017.01-至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副院长。 ◎学术兼职 [1]AAPG会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青岛市地质科学协会会员。 [2]AAPG Bulletin,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主讲课程 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地质学、中外油气田、高等石油地质学等课程 ◎指导研究生及博士后 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15人,毕业7人;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12名。 ◎承担项目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重大专项等课题5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中科院先导1项,已完成科研项目十余项。 [1]2018.01-202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2136):“富油凹陷压力结构成因机制与油气运聚关系”,70万,主持 [2]2016.01-201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2129):“泥质烃源岩系异常高压裂缝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20万,主持 [3]2016.01-2020.12,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5ZX05006-003):“渤海湾盆地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及影响因素研究”,163万,主持 [4]2018.01-2020.12,高校自主创新科研计划科技专项(18CX05019A):“塔里木盆地深层典型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模式”,18万,主持 [5]2017.07-2018.11,中石化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压力衰减梯度与油气运聚”,32万,主持 [6]2016.01-2018.12,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Y15138):“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主持 [7]2017.01-2021.12,中科院A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深层油气运聚机理与成藏模式”1500万,骨干。 [8]2016.01-2019.12,国家重大专项专题:“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地质与增储方向”,骨干。 [9]2014.06-2016.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11CX04014A):“泥页岩超压裂缝开启的定量表征与成因模式”,主持。 [10]2011-201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DL009):“油源断裂纵向输导能力定性-定量研究”,主持。 [11]2016-2017, 中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处:“渤南洼陷古近系压力衰减梯度与油气分布”,29.8万,主持。 [12]2016-2017,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断陷盆地浅部非生烃层系油气富集与断裂关系研究”,骨干。 [13]2011-2015,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分析”,骨干。 [14]2014-2016,中石油华北油田科研项目:“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运聚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研究”,骨干。 [15]2008-2010,中石油华北油田科研项目:“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模式研究”,骨干。 [16]2010-2012, 中石化胜利油田:“沾化凹陷不同压力环境下油气成藏过程研究”,骨干。 [17]2011-2012, 中石化胜利油田:“济阳坳陷不同凹陷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研究”,骨干。 [18]2008.01-2009.12, 中石化胜利油田:“埕岛地区新近系油藏充满度研究”,骨干。 [19]2010-201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断陷盆地油源断裂结构与流体输导机理研究”,骨干。 [20]2013-2014,国家重大专项配套:“济阳坳陷典型富油气区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研究”,骨干。 [21]2008.01-2010.12,国家重大专项:“南堡凹陷输导体系控藏模式研究”,骨干。 [22]2014-2015,中石化中原油田:“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骨干。 [23]2013-2013,中石化胜利油田:“民丰断裂带地区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方向研究”骨干。 [24]2011-2013, 中石化中原油田:“东濮凹陷北部深层古近系油气演化及成藏机制”骨干。 ◎获奖情况 [1]2018-01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教材建设”3/10; [2]2018-01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校企协同的油气地学工程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1/10; [3]2014-11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作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富油凹陷断裂输导与聚油能力评价”2/9 [4]2004-05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1/1 [5]2008-11,获首届山东省地学科技创新一等奖,1/1 [6]2014-09获东营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断陷盆地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及应用”2/9 ◎荣誉称号 [1]2015年4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二届优秀作者; [2]2012年12月,“挑战杯”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3]2009年12月,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著作 参与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本人撰写字数115200/640000,位次3/7,出版日期2016-08-17 ◎论文 [1]LiuH, Jiang Y L, Song G Q, et al. Over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andeffects on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the Bonan Sag, Bohai BayBasin, China[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 Engineering,2017,149:811-821. SCI三区. [2]LiuH, Zhao D G, Jiang Y L, et 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forNeogene traps in the Chengdao area, Bohai Bay Basin, China[J].Marine & Petroleum Geology, 2016, 77:731-745. SCI二区. [3]LiuH, Jing C, Jiang Y L,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Mechanisms of Overpressure in the Depressions of Bohai Bay Basin,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16, 90(6):2216-2228. SCI三区. [4]JiangY L, Liu H, Song G Q,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inthe Bohai Bay Basin[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2015, 89(6):1998-2011. SCI三区. [5]DuH, Liu D, Liu H, et al. Role of Hydrogen Pressure in Slurry-PhaseHydrocracking of Venezuela Heavy Oil[J]. Energy & Fuels, 2015,29 (4): 2104–2110. SCI二区. [6]LiuJ, Liu G, Liu H. Cementation periods of deep marine carbonatereservoirs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a case study from theYuanba area[J]. Carbonates & Evaporites, 2016:1-12. SCI收录. [7]刘华,蒋有录,卢浩,等.渤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流体压力恢复[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6, 41(8):1384-1394.EI收录. [8]刘华,张丰荣,蒋有录,等.饶阳凹陷洼槽区地层压力特征及成因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0(4):37-46. EI收录. [9]刘华,李振升,蒋有录,等.渤海湾盆地潍北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J].新疆石油地质,2016, 37(3):262-269. [10]刘华,蒋有录,叶涛,等.沾化凹陷渤南洼陷超压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与预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9(6):50-56.EI收录. [11]刘华,李振升,蒋有录,徐昊清,王鑫.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生烃史与油气成藏期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第25卷,第10期,2014,Ei收录 [12]刘华,王鑫,徐昊清,李振升,陈柯童.潍北凹陷地层压力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J].石油实验地质.第36卷,第2期,9-13页,2014 [13]刘华,蒋有录,谷国翠,刘雅利,卢浩.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古近系压力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7卷,第4期,46-51页,2013,Ei收录 [14]刘华,蒋有录,徐浩清,宋国奇,蔡东梅.东营凹陷民丰地区中深层裂解气藏成因类型与成藏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第42卷,第6期,1638-1646页,2012,Ei收录 [15]刘华,蒋有录,宋国奇,蔡东梅,徐昊清.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地层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J].沉积学报,第30卷,第1期,197-203页,2012 [16]刘华,蒋有录,徐昊清,张永丰.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石油学报,第32卷,第6期,928-936页,2011,Ei收录 [17]刘华,蒋有录,任景伦.东营凹陷油-源特征与含油气系统划分[J].高校地质学报,2009,01:93-99. [18]刘华,任景伦,蒋有录.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输导体系特征与成藏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01:41-46. [19]刘华,蒋有录,龚永杰,周艳.东营凹陷新立村油田稠油成因[J].新疆石油地质,2008,02:179-181. [20]刘华,任景伦.济阳坳陷纯化油田侵入岩-泥岩变质带油气藏成藏特征与识别[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02:5-9+639. [21]刘华,蒋有录,陈涛,龚永杰.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有效输导体系识别——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8,03:232-235+241. [22]刘华,蒋有录,陈涛.东营凹陷辛东地区有效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13-18.EI收录 [23]刘华,蒋有录,蔡东梅,鲁雪松,郭沛仁.东营凹陷古近系原油物性及其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03:8-11+103-104. [24]刘华,蒋有录,宋西云,等.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油源对比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7-10+15. [25]刘华,蒋有录,杨万琴,等.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源特征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01:39-43. [26]LIUHUA, JIANG YOULU. Genetic Types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the DeepCracked Gas Pools of Minfeng Area in Dongying depression. AAPGAnnual Convention,USAPittsburgh,2013.05. 19-22,Poster [27]LIUHUA, JIANG YOULU,RENYONGJU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ogene Faults Activities andHydrocarbon Migration Modes in the Jizhong sag,Bohai BayBasin,China. AAPG Annual Convention,88页,USAHouston,2011.04.10-13, Poster [28]刘华,蒋有录,谷国翠.济阳坳陷埕岛地区新近系圈闭充满度差异性与影响因素,第五届石油地质年会,北京,2013.06.5-7,分会场报告 [29]刘华,蒋有录,徐昊清.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分析,第七届油气运移大会,青岛,2011.11.8-9,分会场报告. [30]景琛,刘华,景晓,等.膨胀性流体超压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6, 37(2):240-245. [31]陈柯童,鲁雪松,刘华,田华,王喜捍,张宝收,张科.塔里木盆地海相泥页岩TOC计算及有利层段筛选,天然气地球科学,第25卷,第10期,2015,Ei收录 [32]陈柯童,刘华,鲁雪松,田华,张宝收,芦慧,乔柱.应用测井方法计算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J].断块油气田,2015,03:347-352. [33]蒋有录,刘培,刘华,宋国奇,王永诗,崔小君.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及聚集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第1期,14-21页,2014,Ei收录 [34]宋国奇,刘华,蒋有录,等.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原油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4, 36(1):33-38. [35]李克成,蒋有录,万涛,刘魁元,刘华,郭富欣.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断层输导与油气运移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05:685-692. [36]叶涛,蒋有录,刘华,赵立杰,刘雅丽.渤南洼陷裂缝成因类型及测井识别方法,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卷,第1期,52-56页,2013 [37]刘培,蒋有录,刘华,熊伟,李克成,朱荣伟.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关系.天然气地球科学,第24卷,第3期,541-547,2013,EI收录 [38]赵利杰,蒋有录,刘华,庞玉茂.饶阳凹陷留西—留北地区新近系地层水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02:57-63. [39]叶涛,蒋有录,刘华,万涛,田涛.辽河坳陷东、西部凹陷潜山油气富集差异性对比[J].新疆石油地质,2012,06:676-679. [40]赵利杰,蒋有录,刘华,范炳达.饶阳凹陷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其与油藏分布的关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04:1-4+111. [41]卢浩,蒋有录,刘华,张怀吉,刘雅利.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02:5-8+111. [42]卢浩,蒋有录,谷国翠,刘华,刘雅利.渤南洼陷沙三段油气运移路径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03:49-52+114. [43]蒋有录,卢浩,刘华,杨德相,范炳达.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控因素.石油学报,第32卷,第5期,791-796页,2011,Ei收录 [44]蒋有录,刘华,李宗亮.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有效输导体系研究[J].地质论评,2010,04:525-530. [45]卢学军,刘华,王建瑞,张永丰,蓝宝锋.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输导体系与新近系油气运聚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0,03:258-261. [46]蒋有录,刘华,李宗亮.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期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05:678-682. [47]宋国奇,蒋有录,刘华,蔡东梅.东营凹陷利津—民丰地区中深层裂解气成藏史[J].天然气工业,2009,04:14-17+38+130. [48]陈涛,蒋有录,宋国奇,刘华,赵乐强.不整合研究中的化学风化指标[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41-44+185-186. [49]蒋有录,刘华,张乐,张善文,王宁.东营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及评价[J].石油学报,2005,05:37-41. [50]谭丽娟,蒋有录,刘华,范存堂.济阳坳陷南部油气成藏特征对比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03:39-43. [51]张林晔,蒋有录,刘华,谭丽娟,张乐.东营凹陷油源特征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03:61-64. ◎专利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公示3项。 [1]一种超压裂缝的综合识别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510690866.4;刘华,蒋有录,叶涛等; [2]一种指示油气运移动力和运移方式的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410380556.81;刘华,蒋有录,崔小君等; [3]一种断层结构的测井判识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410332245.4;蒋有录,刘华,陈亮等; [4]一种油源断层输导能力的量化表征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510713135.7;蒋有录,赵凯,刘景东;刘华; [5]一种圈闭动态充注教学模型及其教学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410334574.2;蒋有录,任拥军,刘华等; [6]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710038359.1;刘华,蒋有录,张丰荣等; [7]一种拉张环境下定量刻画断层走滑位移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710039407.9;蒋有录,王宇,刘华等; [8]一种油气成藏时期断层垂向启闭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710039127.8;蒋有录赵凯 刘华等。 |